关注果树的生长情况、统计柑橘的销售情况、拓宽柑橘的销售渠道、革新果园的经营模式……这是刘珈杏的课外生活。与别人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不同,刘珈杏将她的大学生活构筑成了绿色的海、橘色的梦。
刘珈杏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旅游学院会计专业大三学生。在学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影响下,刘珈杏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愈发成熟。2019年,还在读大二的刘珈杏在父母的支持下,在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与朋友合伙成立了公司。目前管理经营600亩果园,目前柑橘年产量约120万斤,年销售额约400万。
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、新一代的农业从业者,刘珈杏想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,革新传统农业的运作模式,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实现农业经济规模化和效益化。
可是选择什么项目好呢?她想起了老家四川省眉山市的特色水果——耙耙柑,那咬一口甜滋滋的幸福味道,令她难以忘怀。她决定让更多的人吃到家乡的味道。刘珈杏将自己创业的想法告诉了父母,在得到父母的支持后,刘珈杏随即与朋友合伙创立了公司,在重庆长寿区管理经营600亩果园。
创业之路是艰难的,对于创业新人刘珈杏来说,更是如此。由于长寿区的气候与老家四川的不同,秋冬季节,气温降得快,果树受到霜冻影响,一夜之间大面积果子被冻坏,造成经济损失至少两百万,这给了刘珈杏当头一棒。
“辛辛苦苦了一年,什么都准备好了,结果在橘子将要成熟的时候栽了跟头。”刘珈杏说,眼看一年的努力都要白费,所有人都沮丧无比,但刘珈杏不服输,决定再拼一次。
在果园工作的刘珈杏。
怎样拼?拿什么来拼?刘珈杏想到既然自己在种植方面是个新手,为什么不请专业的人来帮忙呢?于是,她想到了学校乡村振兴学院的老师和专家。2020年5月,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,致力于服务“美丽乡村”建设、培养乡村振兴所需技术技能人才、指导和推广乡村融合发展。
乡村振兴学院成立以来,始终鼓励并支持学生扎根基层服务“三农”,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贡献青春力量。学院了解了刘珈杏公司的情况后,立刻组织相关专业且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创业团队,并联系校内外的专家为刘珈杏提供专业指导。在学校团队和专家团队的合力帮助下,果园在管理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。
“现在,我们采取了保守的解决方法。耙耙柑是晚熟品种,我们在不确定气候的情况下,将今年受冻最严重的地块改嫁接早熟品种爱媛38号,这样就可以赶在冷空气来临前下果。”刘珈杏开心地说,特别感激学校和老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,有了这个坚实的后盾,创业之路就像吃了“定心丸”一样。
重庆工程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常务副院长汤晓燕表示,鼓励学生创业是学校的优良传统,学校希望每一位学生都有光明的前途和美好的未来,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路上的实际问题,学校的老师们也乐意之至。
村民们在果园里摘果打包。
近年来,长寿区柑橘产业园的发展致力于与乡村振兴相结合,并准备把农业种植型产业园向休闲观光型产业园转型,打造一个综合型休闲产业园。在这里,游客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柑橘,还可以体验亲自采摘的乐趣,体验田园的生活。
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刘珈杏积极跟随长寿区的发展脚步,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。果园内聘请的果农大多都是周边乡村的村民,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,公司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,稳定了附近村民的收入。
谈到创业最重要的是什么?她坚定的说:“创业最重要的就是坚持,因为这条路注定不好走,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且坚持下去,才会有所成就。”
(供稿:党委宣传部/责编:冯焰勇 刘洪梅)
Hot